为什么古人都是用大碗喝酒,而现代人无法做到?是退化了吗?
相信不少朋友都拜读过四大名著,在三国演义中那些角色,都是让部下搬那种大缸一碗一碗的喝,无论文官还是武将,在酒量上没几个带怕的,隔壁的水浒传也是,梁山好汉更是讲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,前有喝了18碗酒的武松打虎,后有鲁智深喝完酒之后倒拔垂杨柳。
不少朋友酒友就发出了疑问,难道我们发展了千年之后到现代,我们真的是酒量退化了?古人都用大碗喝酒,而现代人却无法做到,这是为何?
【1】古人喝得酒相对度数较低
古人喝酒,除了白酒之外,就是以黄酒为主,而即便是白酒,整体度数也比较低,不怎么辣口,也比较好下喉,所以喝起来不容易醉。
对于古人的老百姓来说,酿酒的工艺就在那,这个品质下的白酒,更接近于一个解渴和下饭的作用,所以自然也没多少品酒的心思了。
【2】古人喝酒的时候更喜欢吃菜
古人喝酒更大的作用是刺激食欲,简而言之可以理解为是作为下饭菜的一项,而不是像现在反过来,菜作为下酒的方式存在。
喝酒能让人吃的更多,在古代吃的是否饱是很重要的,古代的体力活不少,吃饱有力气干活,特别对于老百姓来说,要想不饿死就得自食其力,没有吃饱饭哪里来的力气干活。
【3】古人的娱乐方式较少
在科技不够发达的古代,相对应的能用于娱乐的方式就比较少,对于有着养家糊口重担的成年人更是如此,而喝酒则成为了一个消遣解闷的方式,既能在吃饭的时候完成,不耽搁做其他的事情的时间,又能让一天的烦恼得到释放。
经常喝酒的朋友们都知道,要是劳累了一天,回到家,喝酒的时候也是在放松,一口好菜一口好酒那滋味别提多舒坦了。